中公建设工程网 2021-04-26 浏览次数:323
Ctrl+D收藏本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射线检测;宜体不宜面,宜薄不宜厚,宜对不宜角;超声波检测;宜面不宜体,宜厚不宜薄。
2.答案:C
【解析】形成汽水共腾的原因:
(1)锅水品质太差。由于给水品质差、排污不当等原因,造成锅水中悬浮物或含盐量太高,碱度过高。由于汽水分离,锅水表面层附近含盐浓度更高,锅水黏度很大,气泡上升阻力增大。在负荷增加、汽化加剧时,大量气泡被黏阻在锅水表面层附近来不及分离出去,形成大量泡沫,使锅水表面上下翻腾。(2)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当水位高、负荷增加过快、压力降低过速时,会使水面汽化加剧,造成水面波动及蒸汽带水。
3.答案:C
【解析】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1)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2)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3)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4)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5)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并防止静电产生。
4.答案:D
【解析】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保护措施。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机理可知,其保护并不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5.答案:C
【解析】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6.答案:A
【解析】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推手式保护装置,是一种与滑块联动的,通过挡板的摆动将手推离开模口的机械式保护装置;(2)摆杆护手装置又称拨手保护装置,是运用杠杆原理将手拨开的装置;(3)拉手安全装置,是一种用滑轮、杠杆、绳索将操作者的手动与滑块运动联动的装置。机械式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对作业干扰影响较大,操作人员不太喜欢使用,有局限性
7.答案:D
【解析】铸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将其从砂型中取出,并从铸件内腔中清除芯砂和芯骨的过程称为落砂。有时为提高生产率,若过早取出铸件,因其尚未完全凝固而易导致烫伤事故。
8.答案:D
【解析】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3种:(1)机械伤害。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锻锤锤头击伤、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操作杆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2)火灾爆炸。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3)灼烫。锻造加工坯料常加热至800~1200℃,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必定被烫伤。
9.答案:C
【解析】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处于核心,起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需求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便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生产。
10.答案:B
【解析】(1)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2)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3)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会在横截面上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相关热点:
以上就是中公建设工程网小编整理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复习考点、历年试题、模拟试题等考试资料,更多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查询
考点精粹
要点难点汇总
模拟试题
模拟真实题库
封闭集训班
乐享畅学班
VIP网络班
零基础套餐班
百问百答
解答你的疑难杂症
报考检索
一键查询报考条件
资料下载
各项资料任君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