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建设工程网 2021-01-21 浏览次数:271
Ctrl+D收藏本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为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2.答案:C
【解析】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3.答案:A
【解析】固体燃烧一般有两种情况:
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
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可能首先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4.答案:D
【解析】A选项扩散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
B选项感应阶段: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
C选项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5.答案:B
【解析】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指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6.答案:A
【解析】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除上述气体外,分解爆炸性气体还有臭氧、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7.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
8.答案:B
【解析】从理论上而言,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
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消除点火源;
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散。
其中,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包括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及联锁。
9.答案:C
【解析】能引发事故的点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
消除点火源具体的做法有:
①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②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③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10.答案:A
【解析】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热点:
以上就是中公建设工程网小编整理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复习考点、历年试题、模拟试题等考试资料,更多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查询
考点精粹
要点难点汇总
模拟试题
模拟真实题库
封闭集训班
乐享畅学班
VIP网络班
零基础套餐班
百问百答
解答你的疑难杂症
报考检索
一键查询报考条件
资料下载
各项资料任君挑选